• 询盘
  • 标讯
  • 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能源互联互通

一、重要讲话

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我们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我们也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为互联互通提供机制保障。 

2014年6月28日《李克强:中缅要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营》

李克强:中方愿同缅方巩固政治互信,密切高层交往,结合两国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发挥资源、资金、市场等互补优势,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双方要确保油气管道、矿业开发、港口建设等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和安全运营。中方愿同各方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加强区域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

2015年5月14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一带一路”重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努尔·白克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国际合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能源系统要重点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油气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二、相关数据

(一)总体介绍

1.原油管道

(1)中国输油管道

2013-2016年,全国管道运输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00多亿元,年均投资额比2012年增长52.9%。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加,中缅天然气管道、海上战略通道——唐山LNG、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等多条管道的建成投产,我国油气管网格局初步形成,管道输油(气)能力大幅提高。到2016年末,全国输油(气)能力比2012年末增长27.4%,特别是输气能力大幅提升,比2012年末增长98.1%。2016年末,全国管道总里程达到11.34万公里,比2012年末增长23.8%。其中:输油管里程、输气管里程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20.9%和26.1%。输油(气)管道共有861条,比2012年末增长8.6%。

2016年,管道输油(气)量7.34亿吨,比2012年增长17.9%。其中输气量比2012年增长44.6%。全年完成输油(气)周转量4196亿吨公里,比2012年增长30.7%。其中,输油周转量、输气周转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17.0%和51.6%。

(2)美国输油管道

2013年,美国天然气管道为1,984,321公里,汽油管道为240,711公里。

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探明储量、产量、消费量以及贸易量在世界能源版图中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截至2015年底,美国石油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2%,而包括中国、印尼、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在内的亚洲太平洋区域储量仅占世界总储量的2.5%。2015年,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日均产量同比增速达8.5%;美国石油消费量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9.7%、位居世界第一,远高于第二名中国12.9%的水平。

截至2015年底,美国探明天然气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5.6%,仅次于伊朗(18.2%)、俄罗斯(17.3%)、卡塔尔(13.1%)、土耳其(9.4%)。天然气年产量达76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占世界总产量的22%,位居世界第一,既高于占世界总产量16.1%的俄罗斯,也高于占世界总产量17.4%的整个中东地区。2015年,美国天然气消费总量同比增长3%、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2.8%,远高于俄罗斯11.2%和中国5.7%的水平。

截至2015年底,美国通过管道和LNG方式进口天然气分别占全球总量的10.6%、0.8%,通过管道和LNG出口的天然气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1%、0.2%。从全球天然气贸易看,管道气进口最多的是德国(全球占比14.8%),LNG进口最多的是日本(全球占比34.9%);管道气出口最多的是俄罗斯(全球占比27.4%)、其次是挪威(全球占比15.6%),LNG出口最多的是卡塔尔(全球占比31.5%)。

(3)法国输油管道

2013年,法国石油管道为2,939公里,成品油管道为5,084公里。

法国有两条主要的原油管道。其中第一个是通过里昂从马赛到瑞士的南欧管道系统(SPSE)。法国的另一条主要原油管道是LeVavre to Grandpuits(PLIF)管道,最大授权流量为11.5万亿立方米,利用率为34%。

法国有四条主要成品油管道,总容量为7700万吨/年(约合1.5百万桶/日)。

2012年法国的石油进口量为2百万桶/日,其中原油为1.1百万桶/日,石油产品为0.9百万桶。法国原油进口来源多样化,欧佩克国家(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和利比亚)的进口量约占43%,俄罗斯(14%)和哈萨克斯坦(13%)。关于产品,近62%进口来自经合组织国家(73%来自欧洲)。

(4)英国输油管道

2013年,英国液化石油气管道为59公里,石油管道为5,256公里,成品油管道为4,919公里。

英国曾是一个主要的原油出口国,但是随着国内原油产量下降,其出口量也在不断减少。英国的原油出口量在2000年左右达到最高的190万桶/天,到2014年下跌至60万桶/天。

尽管英国已经成为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净进口国,但是英国仍然是欧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在英国的原油出口中,86%出口至欧洲国家,主要是荷兰和德国。出口至德国的原油主要用于炼化和消费,而出口至荷兰的原油则会进一步出口至其他国家。欧洲以外的出口国主要是亚洲国家(9%)和美国。

(5)加拿大输油管道

加拿大有约有119,000公里管道。每年加拿大的输送管道运送约12亿桶液化石油产品和5.4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加拿大的能源输送管道在2015年为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贡献了115亿美元。

(6)俄罗斯输油管道

截至2014年底,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总长25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17.52万公里,石油管道7.48万公里。2015年,俄罗斯共开采原油5.34亿吨,出口2.43亿吨,对中国出口4104万吨,其中通过输油管道和铁路对中国出口2302万吨。俄罗斯石油公司通过原油运输管道向欧洲出口1.54亿吨原油,其中“友谊”管道运输原油5230万吨。2015年,俄罗斯天然气化率超过66%,农村地区达到56%。

近年来,俄罗斯国际管道运输合作步伐加快。为规避土耳其海峡瓶颈,俄罗斯修建了亚历山德鲁波利斯—布尔加斯石油管道;为摆脱乌克兰、自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国家的限制,修建了波罗的海石油管道、“北溪”天然气管道;为遏制欧盟对中亚天然气的觊觎动议,开始修建“南溪”天然气管道;为扩大油气出口多元化,修建了中俄原油管道,正在探讨修建中俄天然气管道。

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已确定2016-2020年改造天然气管道综合计划。该计划将保障向国内外市场运输预测内的天然气量,支持天然气运输系统可靠运转。工程改造计划包括压缩机站、管道管线、天然气分配站、供热供暖设施和防腐措施等。

2.中国电网数据

(1)电力装机容量

2016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6457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05388万千瓦,增长5.3%;水电装机容量33211万千瓦,增长3.9%;核电装机容量3364万千瓦,增长23.8%;并网风电装机容量14864万千瓦,增长13.2%;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7742万千瓦,增长81.6%。

(2)电网建设投资

2015年,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其中,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936亿元,比上年增6.78%,占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总额的45.90%;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4%,其中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完成投资464亿元,占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的比重10%。在电源投资中,全国核电、并网风电及并网太阳能发电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6.07%、31.10%和45.21%;水电受近几年大规模集中投产的影响,仅完成投资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6.28%;常规煤电完成投资1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3%;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占电源总投资的比重为70.45%,比上年提高1.49个百分点。

(3)输电线路

截至2015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60.91万千米,比上年增长5.46%;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33.66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8.86%。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500千伏工程投运,使东北电网向华北电网的跨区送电能力达到了500万千瓦,国家电网公司跨区输电能力合计超过6900万千瓦;糯扎渡水电站送广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全部建成投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西电东送”形成“八交八直”输电大通道,送电规模达到3650万千瓦。随着我国最长的特高压交流工程——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列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四条特高压交流工程已经全部开工,全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入了全面提速、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

(4)智能电网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开放兼容、双向互动、高效经济、清洁环保的智能电网体系。持续的政策环境助推了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

智能电网的投资机会存在于电网各环节,包括智能调度、新能源接入、电动汽车产业等。不仅如此,随着世界范围内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电网将真正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国内的投资机会在加大。国家电网计划今年全年新装智能电表6058万只,2017年底完成6.6万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国内智能电网企业纷纷实施国际化战略,正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5)国际合作

电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走出去”。2015年,电力企业分别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罗马尼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秘鲁、厄瓜多尔、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韩国、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蒙古国、老挝等20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企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共同开展战略合作。其中,国网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与埃塞俄比亚国家电力公司和肯尼亚输电公司签署合同,承建东非地区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埃塞-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订英国新建核电项目的投资协议,其中布拉德维尔B核电项目拟采用“华龙一号”技术,这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项目,也标志着该技术得到欧洲发达国家的认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与俄罗斯水电公司签署《关于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发俄罗斯下布列亚水电项目的合作意向协议》。根据中电联对11家主要电力企业的统计调查,11家主要电力企业实际完成投资总额28.9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75.3%;对外承包工程在建项目合同额累计1547.7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3%;新签合同额合计472.0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8%;电力设备和技术出口总额为136.59亿美元,同比增加约153%。

(二)项目案例

1.油气管道

(1)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双线敷设,单线长1833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C线也已铺设完毕,D线正在铺设中。2016年,A、B、C三条管道一共输送了350亿立方米天然气。截至2017年6月底,中哈天然气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超过1924亿立方,其中向中国输气1841立方米,向哈萨克斯坦输气53亿立方米。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下称中亚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能源通道,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被誉为“新时期的能源丝绸之路”。

(2)中俄原油管道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999.04公里,俄罗斯境内72公里,中国境内927.04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11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2012年9月,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历经15年,最终签约。

自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中俄原油管道改变了过去中国主要靠铁路运输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历史,不仅输送量大幅提高,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为俄罗斯原油出口开辟了稳定市场,也为中国提供了稳定的石油供应。

(3)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

中俄原油管道复线是深化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合作的重大工程。该管道起自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附近漠河首站,途经黑龙江、内蒙古,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林源输油站,与已建成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并行敷设,全长约940公里,设计年输油能力1500万吨。计划2017年10月底具备投产条件,2018年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建成后与漠大线共同完成每年3000万吨的任务输量。对完善我国东北油气战略通道、优化国内油品供需格局、提振东北工业经济有巨大作用,同时这也是加快我国能源战略通道建设,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重要举措。

2013年3月,中俄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扩大原油贸易合作协议。2013年6月,中石油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向中国增供原油贸易合同,计划从2018年1月起,通过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向中国每年增供原油1500万吨。2014年3月,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6年8月16日宣布,国家重点工程中俄原油管道复线工程近日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开工建设。

(4)中哈原油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国的第一条战略级跨国原油进口管道。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经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阿拉山口,全长2798公里。管道的前期工程阿特劳-肯基亚克输油管线全长448.8公里,已于2003年底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为600万吨。

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阿塔苏-阿拉山口段,西起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东至中国阿拉山口,全长962.2公里,于2006年5月实现全线通油。

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一阶段工程肯基亚克-库姆克尔段,长761公里,于2009年7月建成投产,实现由哈萨克斯坦西部到中国新疆全线贯通。

(5)中缅原油管道

中缅原油管道全长771公里,由中国石油和缅甸油气公司合资建设。它穿越8条海沟,翻山过海,沿途设站场5座,设计年输量2200万吨。管道投产后,每年可为缅甸下载200万吨原油。中缅原油管道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和缅甸油气公司合资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推进中国与缅甸的互联互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和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该管道项目由天然气和原油管道两部分组成,起点为缅甸皎漂,石油管道终点为昆明,而天然气则继续南下抵达广西南宁,在长期规划中石油管道还将向北延伸至重庆。

新的输油管道是中国“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的经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石油线路之外,提供了另一条直接从中东向中国输送石油的管线。

当地影响

中缅原油管道及其云南石化投产后,将优化中国的炼油化工总体布局,缓解西南地区成品油的供需矛盾、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优化西南地区能源供应格局。

2016年10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将天然气送到楚雄彝族同胞家中,惠及当地居民、商业及小工业用户,促进地方政府节能减排、能源占比、产业结构等各板块的优化,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为与中缅油气管道配套的项目,云南石化与中缅原油管道建设同步启动,设计年加工能力1300万吨,供应市场包括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等,对我国西南地区成品油和化工产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缅甸而言,中缅油气管道不仅带给他们国家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过境费、培训基金,也给缅甸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缅天气然管道起点皎漂市,过去靠几台柴油发电机,居民每天仅能用电三四个小时;中缅天然气管道投产40天后,皎漂首站即实现分输,向当地天然气发电厂供气,居民全天用电无忧;中缅原油管道起点马德岛,从前没有公路、缺乏淡水、物资匮乏,现在几乎村村通公路,还建起了学校、医疗站和3G移动信号基站,孤岛步入现代化生活。

2.电网项目

(1)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输电项目

2015年4月,在习近平主席和巴基斯坦谢里夫总理的见证下,国家电网公司舒印彪总经理与巴基斯坦水电部尤努斯·达伽常务秘书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默拉直流输电项目列入了中巴经济走廊优先实施项目清单。

2016年12月29日,在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与巴基斯坦水电部常务秘书尤努斯·达伽共同签署了巴基斯坦默拉直流输电项目相关协议,标志着项目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是国家电网公司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举措。

默拉直流输电项目是巴基斯坦首条直流工程,也是在输电领域首个外商投资项目,采用±660千伏直流输电技术,输送容量400万千瓦,线路长度约878公里。为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国家电网公司开展了大量细致工作,推动输电服务费批复,开展交易文件谈判。

默拉直流输电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但打通了巴基斯坦南电北送的输电走廊,而且对中资企业在巴基斯坦南部建设的多个电源项目送出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对带动国内设计、装备、施工、技术和标准等全产业链“走出去”具有重大意义,也将为公司深入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积累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公司国际影响力。在完成相关审批后,该项目预计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柬埔寨国家电网230kV输变电二期项目

2016年10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出席了双边合作文件签字仪式。在习近平主席与洪森首相的共同见证下,国机集团所属中国重机与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EDC)签署了柬埔寨国家电网230kV输变电二期项目(东部环网第一部分)EPC合同。该项目是中国重机与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签署的第8个输变电EPC工程,累计合同金额已达7.5亿美元。

合同内容包括新建2个变电站和全长约275公里的230kV输电线路,建设工期36个月,金额约1.23亿美元。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柬埔寨东北部地区的供电网路,增强电力传输能力,改变该地区依赖国外进口电力的状况,为当地居民以及矿区、工业园区使用稳定、低价的本国能源提供保障。

自2009年以来,中国重机以柬埔寨达岱水电站BOT项目建设为契机,不断扩展中柬双方合作,深度开发柬埔寨电力市场项目,与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一起,积极推动柬埔寨国家电网建设,积极推进柬埔寨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实施。

特别是近两年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中国重机顺势而为,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逆势而上,2年内连续签署了柬埔寨西南环网、农村电网三、四期、农村电网五、六期和柬埔寨国家电网230kV输变电二期工程等多个项目建设合同。同时,成功实现了达岱水电站BOT项目的建成和投入商业运行,完成了金边环网、农网一期、农网二期工程等多个电力建设项目,在建的金边至巴域输电项目也接近尾声。

(3)中俄直流背靠背输电线路

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黑河背靠背换流站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第一个境外合作项目,是目前规划建设的中国从境外购电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的输变电工程。

工程于2007年7月26日正式开工,到2008年11月,完成500千伏黑河换流站、411千米500千伏兴黑输电线路的建设任务。2008年8月,由于俄方侧建设工程停滞,黑河换流站的直流部分暂停缓建。2009年1月16日,500千伏黑河换流站220千伏交流系统投入运行,为黑河地区及中俄边贸提供电力支撑。2010年11月29日,中俄500千伏跨国输电线路黑龙江大跨越工程竣工。经过中俄双方反复协调沟通,2011年5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再次启动该工程复工续建。

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黑河背靠背换流站容量75万千瓦,安装6+1台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器20组,容量100万千瓦,500千伏主变压器1台36万千瓦,220千伏出线至黑河一次变2回,通过与俄方相接的1回500千伏线路接入,中方侧线路亘长10.774千米。该工程充分应用国内直流输电技术国产化的成果,成套设计、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和现场施工调试均实现全部自主实施,主设备国产化率达100%,同时在中俄500千伏交流线路上全部采用国产线路保护产品,为国产设备打入俄罗斯市场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方侧工程进度正在高效有序推进中,换流站阀厅结构已封闭,交流滤波器场设备安装已完成70%,站内各建筑物外装饰完成70%。俄方侧500千伏屋外配电装置区域断路器、汇控柜基础全部完成。在全面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中俄双方调度协作、抓紧进行电价谈判的基础上,整体工程预计将年底完工并投入商业运营。

500千伏中俄直流联网黑河背靠背换流站的建成投运,对提高俄远东地区能源利用率,促进中俄双方地方经济发展,扩大中俄两国间能源项目合作,促进国产电力设备国际化具有现实的合作空间和重要的战略意义。